環保藝術新定義,重拾廢棄物新生命,創造心美學!生活便利的現代環境,大量生產與消費成為社會發展的一環,據統 計,台灣每人每日垃圾生產量達 0.8 公斤以上,對美麗的寶島造成過載的負荷,陸地、海洋生態都將受到脅迫,長期以往,海洋中的垃圾重量也將有可能會多過魚群數量。環境議題近年逐漸成為顯學,其 中,環境保護及資源再利用的討論,也逐漸受到各界重視,尤其是「資源回收」更已成為大多數人生活中的一種習慣。但除了徹底落實資源回收,環境保護其實也能透過巧思,發揮創意讓資源回收物變身成豐富視覺的藝術饗宴,且藝術背後還能寓意創作者對於環境議題的重視以及觀點,成為一種「心」美學。
圖 /// 2016 年環保藝術作品「封侯探花 」 雕塑家李明憲創作
環保藝術展新生
廢棄物變成光彩奪目的藝術品不勝枚舉,台中地區的藝術家早於 2005 年因有感於廢棄物對於環境造成的問題,便開始將回收廢棄物透過巧手創作成環保藝術品,國際彩墨畫家聯盟會長黃朝湖老師也於同年度提出「環保藝術」這個新名詞,並於台中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寶之林廢棄家具再生中心展出,在 20 多位國、內外藝術家的參與之下,創作了近百件的「環保藝術品」。「環保藝術」的主要訴求為將回收的廢棄物,重新加以利用,組構成浮雕或是立體藝術,具有創意和賦予新生命的意義。黃老師更於 2011 年正式開辦「台中市環保藝術節」,迄今已連續五年以不同主題熱鬧登場。
圖 /// 2016 年環保藝術作品「花雨」藝術家黃騰萱創作,黃朝湖會長提供。以剪刀及機車排氣管製成的白鷺鷥。
圖 ///2016 環保藝術作品「瘦瘦鳥」雕塑家紀向創作。
花鳥創意造型秀 師生共創藝術新生命
為了配合 2018 年在台中舉行的世界花博會,台中環保藝術節今年主題定為「花鳥創意造型秀」,邀請了 15 位藝術家及 4 位老師指導學生(註)共同參與製作環保藝術品,選用了從回收場尋覓得來的廢棄物作為素材,包括有單車輪框、風扇、椅 子、鐵 管、擋泥板、排氣管等,過程中藝術家與學生們不畏回收場的髒亂、不計酬勞,只為創作出能夠傳達環保理念及故事性的藝術作品,執著與堅定的用心令人折服。
環保藝術新真諦
2016 年展出的藝術品中,最大型的作品為雕塑家張育瑋老師創作的「少一些排氣管,多一些鳥」,作品以機車排氣管、汽車排氣管及剪刀等素材一一解構再組構成一件以白鷺鷥為主軸的生動作品,張老師希望傳達給觀賞者,在美好的作品外亦能意識到因為汽機車太多,導致空氣汙染,造成生態的傷害,進而帶來反思。
圖 /// 園區展示環保藝術作品「三羊迎春」國際彩墨畫家黃朝湖會長創作;雕塑家張育瑋以排氣管為主素材組構成環保藝術品「少一些排氣管,多一些鳥」。
圖 /// 台中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寶之林園區一環及展示環保藝術作品
圖 /// 寶之林園區指標性建物環保藝術品「新生」
從心出發 人人都是藝術家
環保藝術品雖然大多都是使用廢棄物品再製而成,但對於自然美學的歌詠及情感的投射,一點也不亞於純公共藝術,生活中隨手可得的材料皆可自由創作成環保藝術,除了專業的藝術家,只要有心,任何對於藝術有興趣的大眾,都可以隨心所欲將生活中製造的垃圾、廢棄物,變成一件件創意、療癒的作品,點綴生活、綠化環境,讓環保藝術如同漣漪般慢慢擴散,使環保不再枯燥,而是一種由心出發的美。
圖 /// 2016 環保藝術作品「展翅高飛」陶藝家陳金旺創作。
註:莊連東、鐘俊雄、黃映蒲、李明憲、林瑛、簡源忠、邱泰洋、廖迎晰、紀向、鐘斌效、蕭璽、蔣玉郎、陳金旺、朱忠勇、謝婉妮、莊明中、張育瑋、葛映惠、黃騰萱等藝術家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和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美術系研究生、臺中一中美術班、臺中市仁美國小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