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市,是台灣聚集著許多饕客的美食市場,充滿著各種酸、甜、苦、鹹、鮮等滋味,這次 It’s O’right 採訪團隊來到藏身在南機場夜市旁老舊社區的議題廚房,帶您嚐嚐社會上的人生百味,從廚房冰箱到社會議題,用食物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圖 /// 南機拌飯位於萬華南機場的老社區內
你的剩食、他的盛食:石頭湯計畫
「我們一開始圍繞在如何處理這些食材的問題,到反思這些食物為什麼會被浪費?」《人生百味》的創始成員阿德說道。《人生百味》–這個不到五名七年級生所發起的組織,以募集剩餘的食材、號召各路好手把剩餘食物變成豐盛的料理溫暖著街友們。
常見的社福機構或公益團體,是透過捐款或是募集民眾家中的物資、舊衣物,來幫助社會底層的弱勢團體,以關懷在街頭討生活的人物為組織核心,《人生百味》長期關注如街上撿拾回收資源的老年人、馬路騎樓的街賣者、或是以街頭為家的街友們。
這場名為「石頭湯計畫」的街頭行動,啟發於 318 學運期間對資源流動不順暢現象所產生的領悟,成員開始嘗試將社會上多餘的食物資源、與街頭上三餐不繼的街頭弱勢者連結在一起,起初是在網路上向網友募集家中吃不完的食物,發展至今已開始與果菜市場合作,將市場上還在賞味期限、賣不完的蔬果,或賣相不佳但狀態良好的食材,定期號召志工烹煮成美味料理,送上街頭、與那群被社會遺忘的人們分享。一方面透過行動增加志工對街友的認識、降低污名化及資源排擠現象,另一方面,透過計劃減少食物被浪費的可能,更甚至增加志工認識食物、關注食物浪費等公共議題的機會。
為什麼食物會「被」浪費?
「這些活動看起來很特別,但其實我們是要回答屬於這個時代的一些問題。這個時代,我們都失去了辨認食材的能力」
阿德接著補充說道,當我們漸漸喪失辨認食材的能力,就會開始對食物有錯誤的判讀。舉例來說,選購食物會下意識排擠外型、色澤不夠飽滿、表面有凹損、長相不夠完美的「醜蔬果」,因為不知道這些長得不好看的食物會不會影響其營養價值及口味、口感。
或是買牛奶的時候會選擇保存期限最長、放在最後面的那一罐,陷入「保存期限」、「有效期限」、「賞味期限」的文字迷思裡,即期商品跟賣相不佳的蔬果食物乏人問津,最後只好被超商或通路商淘汰、丟棄。同時家中的冰箱也是另一個食物存廢的戰場,那些冰存許久,但狀態良好、尚未腐壞的料理、食物,也常常會被下意識的倒進廚餘桶中,食物就這樣直接或間接地「被浪費了」。
也許現在回頭檢視一下自己的生活習慣,一個看似人之常情的購買行為,可能就會造成食物資源無法有效運用。
透過食物,拉近人與人的距離
「社會意識的凝聚,靠的是人。」
有感於食物浪費、或間接被浪費的問題,其中一大原因是民眾對食物的陌生及誤解,除了石頭湯計畫煮食、送食的號召,《人生百味》也定期辦理廚藝班、講座等活動,透過參與者之間的交流,共享食物知識、料理技巧,或者走一圈消費市場、立體感受食物浪費的問題,透過資訊的彙整及傳遞,讓每位參與者都能累積能力,觸發下一次行動的想像、打破對食物根深蒂固的觀念,就像一顆顆小種子在每位參與者的工作、生活、社群中,持續接力凝聚這份共識,並企圖改變現有社會意識。
隱身在舊市場巷弄內的「南機拌飯」,是《人生百味》等團隊共同經營的「共享基地」,透過台北市都更處空間活化計畫,讓這股「剩食革命」也能在萬華社區中發酵。經濟的本質不只是市場上的交易,從聚落生活最基本的「吃」開始,以家家戶戶必備的廚房作為起點,石頭湯計畫不只增加街友與社會、民眾的連結,也讓大眾開啟對食物的想像力。
全食物的飲食觀念:先想好再吃
那麼,在你 / 我的生活中,我們又可以怎麼有效飲食、避免剩食呢?
除了依照食量取餐、用餐,避免廚餘產生外,出門採買的時候,可以先盤點一下家中冰箱、廚房的存糧狀況,避免重複購買及食物囤積過久造成腐壞、變質;選購時也可以視個人使用需求挑選架上的即期食品,像是熟成水果等。準備煮食的時候,可以先以家裡的現有食材來進行烹飪分配,也就是說,別以做出特定料理當作煮食及食材採購的出發點,而是端看手邊有什麼食材、可以做什麼菜。
另外,若對食材有充分了解,便可以把食材完整料理,把營養價值充分發揮在料理上,以蔬菜為例,除了葉菜的部分,小朋友較不能接受的菜梗,便可以拿來熬湯,增加天然的鮮甜味,這樣既環保又能吃到全食物的營養。
「石頭湯」是流傳許久的民間故事,三個和尚巧用智慧讓不信任外人的村民,自動自發拿出家中珍藏食材,把原本無味的石頭湯,煮成一鍋美味又豐盛的大鍋湯。《人生百味》的石頭湯計畫正以這樣的樂觀與信心,從每位參與計畫的人所改變的影響力,讓社會這個大鍋爐,烹煮出一番新滋味。
參考引用